近期,水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岭南水乡”禅城受旱灾的影响相对不大,但这里日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更令人担忧。
上周三,翻滚而至的污水突袭东平河。据水质监测站检测结果显示,受污水上溯影响,水源水质的挥发酚、石油类均超出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致使石湾水厂日供水规模约20万立方米的两个车间,从当日早晨8时起陆续停产,禅城区水压普遍有所下降,区内多个地方供水受影响。
经调查,这些污水来自正在实施截污工程的南北大涌。由于上游来水减少,东平河水位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位,加之汾江河整治南北大涌工程开工后,该片区内河涌水位上升,河涌内外的水位落差引致污水从南北大涌不断向东平河倒灌。另有分析认为,近期有不良企业偷排污水,导致内河涌内水量大大增加,对本次污染事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东平河年供水量为25651.83立方米,供水人口约97.15万,目前是禅城区唯一的饮用水源。其河道内36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占禅城区面积23%,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区域。
纵使目前东平河的饮用水质量尚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但连年的开发和一些地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不断蚕食丰富的水资源,很多本来可以加以利用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而失去了利用价值,水质性缺水范围不断扩大。另外,水质治理的速度远远不及污染来得迅猛,水污染存在的隐患时刻威胁着居民饮用水源的安全。
数据显示,多年来佛山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19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2682立方米)的38%,其中禅城的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8立方米。而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严重缺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达将到16亿的上限,人均水资源量将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一系列数据以及本次污染事件无疑是向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全体市民敲响了警钟,别以为目前尚未被旱灾波及就等于永远都能拥有取之不尽的水资源,水质恶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人类只能苦果苦尝。
善待水资源人人有责。若等到有一天禅城人不得不背起水桶,外出满地找水才来遥想当初没有好好治水、待水,那为时已晚。 |